Saturday, November 28, 2009

用蠟畫媒畫油畫-Wax Medium





近來看到James Havard的畫冊, 很喜歡他畫面的質感。 原來他用蠟和油畫顏料加在一起, 才達到他畫面的效果。 我以前只知道Encaustic Painting. 這個繪畫方法據說在西元前4世紀就有了。 將顏料和蜂蠟放在一起加熱熔化成液體, 畫上畫面後, 再用火焰熔化一次。 相當麻煩。 現在有了新的蠟畫媒, 直接混入油畫顏料就可以了。 如果用畫筆,蠟媒用4分之1, 用畫刀, 則增加到2分之1。

Saturday, November 7, 2009

讓你编故事 - Julie Speed 的畫








從圖書館借來這本Julie Speed的畫冊。 她1951年生。 念美術學校兩年。 無法接收當時一窩蜂的“色野”(Color Field) 和 “觀念藝術” (Conceptual Art), 就退學, 到處流浪, 替人家油漆,做餐廳女侍,。。打工為生。 後來定居Texas, 專心畫自己想畫的畫。

從第一圖, 可以看出她描述的功力很深。 但是描述什么? 她說一些畫面, 常常在無意之下, 比如開車時, 忽然呈現。 所以她常用素描, 先把畫面捕捉下來。 她的畫總是在描述些故事, 但是她不是用直接的方式來陳訴。 而是用間接的, 留下很多空間, 讓觀賞的人參入。 很多體材相當暴力, 並不是賞眼的優美。 但是會讓你運用心智。 藝術超過優美, 可以在她的畫得到印證。

第二張標題: Eating Cezanne
第三張: Still Life with Suicide Bomber
第四張: One Pink Cake
第五張: Set the World in Fire
第六張: Play for the Monkey

Eating Cezanne 的蘋果, 和Still Life 一圖引用梵高割耳的故事,很明顯。 她常畫”第三眼“, 就像第四圖左邊第二個人, 和五、六兩圖。 這樣可以在同一個臉上表現不一的表情。 這樣地引人遐思(intrigue), 讓觀賞的人更加投入。 你编的故事呢?

Thursday, October 29, 2009

斯義桂(1915-1994) - 前輩男低音


他是第一個出頭地的華人聲樂家。 生前任教Eastman. 專長German Lieder. Youtube可以聽到他的歌聲。 極有功力的。
1。教我如何不想他
2。 Ich grolle nicht (Schumann)
3. Im wunderschönen Monat Mai & Aus meinen Tränen (Schumann)
4. Oh Tod wie bitter bist Du (Brahms)

Wednesday, October 21, 2009

Marlene Dumas - 最貴的女畫家











最近紐約現代美術館MOMA, 展出出生南非的荷蘭女畫家Marlene Dumas回顧展。 她的畫在活着的女畫家中是最昂貴的。 但是她的畫也招來很多的爭論。 這個佈落格收集了一些爭論的文章。 這個網站可以看到她的代表作。 你覺得她的畫好嗎?

她說: 把主角外的敘述性的東西(背景)去掉, 更讓你(觀眾)的詮釋强度增加。 你同意嗎?

以下是我個人的意見:
圖1和圖2 (自畫像)是她的近作。 抽象表現派的顏料、筆觸用在上面,讓簡單的構圖中有了豐富的畫面。 這個與她過去的畫有相當的不同。
圖3是一張很大的圖。 她要用很經濟的處理, 讓你專注於主題上面。 這張算是成功的。 她很多畫就像圖5, 經濟得不像話, 我認為是失敗的。
圖4是她很多表達“性”的主題中的代表作。 有驚世駭俗的感覺。 但是相較於Egon Schiele,她這方面的作品有做作的感覺, 不像 Egon Schiele 感覺是他內心的表現。 况且Schiele畫面的豐富性遠勝於Dumas.
還早了7、80年。

她還不到60歲。 從她的近作看來, 她似乎還在努力的求進步。

Wednesday, September 9, 2009

舊金山现代美術館



乘着参加婚礼的機會, 去看了San Francisco Museum of Modern Art. 主要是想看 Clyfford Still以及灣區繪畫全盛時期1950-1970年代的畫家作品。 有一個房間是Still的專室。 他的畫都很大。 一間內只能掛5幅。 其中一幅很大的幾乎全黑、紫、和一點藍色, 筆觸磅博,站在一定的距離, 讓自己進入畫里面, 很能感受到sublime beauty (inviting yet terrifying)的美感。 另外一幅紅的, 也給我類似的感覺。 其他三幅淺色的就沒有太感覺到。 這是第一次看到Still的原畫。 果然完全不同於畫冊上看到的。 10月時, 他們要弄個大型的Clyfford Still回顧展。 我來得不是時候。

其他灣區畫家只有 David Park, Dienbenkorn, Manual Neri. 每人一張。 太少了。 上面第一張是我照下來的David Park. 也是第一次看到他的原畫。 這個美術館實在應該把這些灣區畫家的畫多掛一些。

我對Goergia O'Keefe 的特展相當失望。 幾年前在Santa Fe 看她的畫, 覺得不錯。 现在看她的一些畫覺得貧乏了些。 不知道是不是這些畫作不是她的精品, 還是我的品味變了。

又看到一幅Julie Mehretu的作品。 上面這張是我照的。 仍然覺得她是年輕一輩的佼佼者。

Sunday, August 16, 2009

一說就錯- Elmer Bischoff追求的意境






Elmer Bischoff 和David Park 是舊金山藝術學院的同事。 他開始也一樣跟着紐約的抽象表現派畫抽象畫。 在David Park轉畫人體畫3年後, 他才轉畫人物和風景。 但是他追求的目標和 Park不太一樣, 他說:
我們夢想能擺脫形狀的形狀, 颜色的顏色, 期望能以靜默來對話, 避免言語的不準確。 事實上, 畫布上的颜料已經可以厘清甚至細數畫家的感覺。
這個說法與禅宗說的: 不能說, 不能說, 一說就錯, 相近了。
印象派以颜料、筆觸等來描述畫家對畫的對象的光影主觀的詮釋。 Bischoff則是對內心感覺的主觀詮釋。
想不到, David Park 後來受到Bischoff的影響, 也走向這條路。

第一張“Figure in Landscape" 的孤獨、沉思、。。。等等”一說就錯“的感覺, 只能體會, 不能言傳。 其他的也是一樣。

又, 他們都不用模特兒。 純以記憶, 或速寫為本。 一來擺脫實像的拘束,二來”記憶的經驗比真實更真實“。 後者受Jung派心理學的影響。

Friday, August 14, 2009

有勇氣地把3年心血畫作送到垃圾堆-David Park







剛剛從圖書館借來Caroline Jones 的 "Bay Area Figurative Art 1950-1965"。
在1950年代,舊金山的一些畫家, 包括 Clyfford Still, David Park, Richard Diebenkorn, Elmer Bischoff, 都跟着紐約的抽象表現派畫抽象畫。 加州的画家們用色鲜明,筆劃感性,引起Oakland美術館發起一個討論會:有别於紐約畫派,是否有“加州畫派”? David Park 是當時非常活躍的抽象畫家。 但是他認為好的畫作,要有“困擾感” (troublesome). 他總覺得抽象畫容易流入裝飾性, 缺乏人體畫的“蜇刺”感(sting)。 這點和Francis Bacon的看法相近。 有一天, 他把三年來苦心創作的抽象畫一股腦兒, 全送到Berkeley的垃圾場, 丟了! 第二圖是他僅存的幾張抽象畫之一。 以後, 他將他從抽象表現得到的繪畫詞彚用到人像畫上。 他又影響了Diebenkorn, Bischoff, 以及Joan Brown, Nathan Oliveria, Bruce McGraw,等第二代的灣區畫家, 形成了後人取名“灣區人體畫派”。

忠於藝術, 勇於蛻變, David Park 是智者, 也是勇者。

Saturday, August 8, 2009

Open Acrylic - 新的慢乾亞克力颜料


兩個星期前, 和一些同好畫模特兒。 有個人用Acrylic,居然可以從容地在畫布上融和界面。 請教他, 才學到原來是新的畫材叫Open Acrylic. 是Golden牌子的。有慢乾的特性, 可以用油畫的技巧。 很多人為了健康的理由,不用油畫顏料, 喜歡用 Acrylic. 但是常常因為乾得太快, 有挫折感。 我老婆就是其中之一。 我就去買了三原色, 讓她試試看。

Wednesday, August 5, 2009

Home on 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qxENMKaeCU

總共一個小時三十三分鐘的影片. HD畫質
拍的非常美,雖然有些成份像是說教,仍是值得花時間看的影片.
人類社會在一個快速變化下的省思.

Saturday, July 18, 2009

家用enamel漆





很久以前, 在一堆學生丟棄的畫布裏, 檢來一張很大的畫布。 一直丟在角落裏。 最近想想, 如果用便宜的家用油漆, 畫在這張“垃圾”畫布上,在觀念上有某種滿足感。 就去油漆店買了幾罐小enamel來試試. 只有黑、白、紅、黃、四罐。 因為想進一步了解Mark Rothko的畫, 就拿起我自己畫壞的小畫布試試。
技術面:
1。 漆乾得很快, 一層層疊加的過程, 不必等很久。 用便宜的油漆刷子, 比油畫筆還好用。
2。 enamel有高反光和低反光。 同一顏色買兩類, 反光的會趨前, 可以織造同色的空間。
3。 漆的流性高。 如果要乾點的漆,可以將漆放在小罐, 開口留過夜。

畫了Rothko的畫風,真的較能體會他的心歷過程。 後來又畫了一張女像, 熟悉一下技術面。

Friday, June 26, 2009

藝術大眾化-246editions


在網路上看到這個網站: 246editions
每星期選一個“優秀”的新藝術家, 將他的作品印出來賣。 小張8.5x11賣$20, 大張11 x 14賣$50。 這是網站寫的宗旨:
We connect people with art.
We want to make it as affordable as possible while delivering a high quality artwork that you can live with for a long time (how about 100 years?). We want you to know that great art is not out of reach - it doesn't matter if you are a student or a millionaire.
用意很好。 我想買的人,多半是拿來掛在牆上作裝飾。 我懷疑有人會買Francis Bacon的圖回去裝飾居所。 藝術是有裝饰性的。 但是它又超脫了裝飾的境界。

現代藝術的表現, 往往著注在畫面的視覺質感。 很難用印制品來表達。 又有些作品用很大的畫面, 讓你被畫面包圍, 神遊其中。 這些也許可以用投射影像來表達。
不管怎麼說, 還是無法和親身體驗原作品能體會藝術家創作的心聲。 據說Mark Rothko堅持要自己掛圖和調整燈光。 藝術的表現, 常常是一線之差。 難啊!
不過, 我還是很肯定這個網站的宗旨。 有多少人能買原作? 有多少人可以旅遊各地看新藝術展覽?
它也替掙扎中的新藝術家添了一點收入。 因為網主是內行人, 挑選還不錯。 說不定買來的畫是limitted edition. 有朝一日, 那位新藝術家一舉成名,買來的畫也許也會水漲船高, 一笑!

Monday, May 18, 2009

猜猜看


你猜猜看。 這張美麗的花園(局部)是誰、在那個年代畫的嗎? 答案可能出你意外: 是Lucian Freud在2002年畫他的花園。

Tuesday, May 12, 2009

石濤- 萬點惡墨


石濤是明末、清初最有創意的畫家。 上圖是他的(萬點惡墨)。 看來像是Jackson Pollock的抽象畫。 他的美學觀點和現代畫派很接近, 可是早了300年。 英文的Wikipedia比中文的好。 這裏可以聯接

Monday, May 11, 2009

Francis Bacon (3) - 教皇系列








Francis Bacon 說他畫第一張圖時, 開始其實是在畫大鳥, 畫着、畫着、就成了這個屠宰獸屍下, 被圈圈圍起來的一個人物了。 這個過程似乎印證了他在BBC訪問中所說的:畫家對意外的發生沒有多少的控制, 但是意外的結果,反而更能反映創作者內心的感受。 看來他受Andre Breton和超現實主義的影響, 讓下意識主導創作。
他得到第2張圖左邊的西班牙畫家Velasquez畫的InnocenceX教皇畫像的啟示,畫出右邊的教皇像。 圍在圈圈裏、恐慌、焦慮的教皇。 這個嘴吧是從1925年Eisenstein默片(圖3)取得的靈感。 以下幾張都是他以此為題的作品。 最後一張的恐慌嘴巴已經在一個獸臉上了。

Sunday, May 10, 2009

Francis Bacon (2) - BBC 訪談


上面這張題為Triptych-May-June,1973的圖, 是公認為他最好的作品之一。請點擊圖片, 看細部。 這是他的愛人George Dyer在1971年自殺後的幾張懷念之作的一張。

他在1965年, BBC訪談中說出他對繪畫的看法:

即使最好的抽象畫也不能超越奇跡、悅眼、和裝饰性,它永遠無法像所有偉大的藝術一樣,試圖利用記錄“事實“的過程來釋出内心的感受。現在的藝術家要用很深刻的技術上的想像力來記錄他心中想要表現的形象。画家有兩種東西要記錄下来。 一個是外在的事實, 就像某個人的肖像, 你也可以記錄種種你內心的感受。在肖像上,你已經有了個形象,問題是怎樣找到一個方法來表現。 這是相當複雜的玩意兒。今天這個時代,偉大的“記錄”只能在意外中發生(指的是accidental marks), 畫家只是在決定那一個意外的“筆畫” (廣意Marks)要留下來, 他其實對這些“意外”没有甚麼控制的能力,這些“筆畫越與“記載”無關, 反而不但越能表現事實, 更能釋出偉大藝術中不可缺的內心感受。這是一種雙層的記錄。

可見他是感性的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