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August 16, 2009

一說就錯- Elmer Bischoff追求的意境






Elmer Bischoff 和David Park 是舊金山藝術學院的同事。 他開始也一樣跟着紐約的抽象表現派畫抽象畫。 在David Park轉畫人體畫3年後, 他才轉畫人物和風景。 但是他追求的目標和 Park不太一樣, 他說:
我們夢想能擺脫形狀的形狀, 颜色的顏色, 期望能以靜默來對話, 避免言語的不準確。 事實上, 畫布上的颜料已經可以厘清甚至細數畫家的感覺。
這個說法與禅宗說的: 不能說, 不能說, 一說就錯, 相近了。
印象派以颜料、筆觸等來描述畫家對畫的對象的光影主觀的詮釋。 Bischoff則是對內心感覺的主觀詮釋。
想不到, David Park 後來受到Bischoff的影響, 也走向這條路。

第一張“Figure in Landscape" 的孤獨、沉思、。。。等等”一說就錯“的感覺, 只能體會, 不能言傳。 其他的也是一樣。

又, 他們都不用模特兒。 純以記憶, 或速寫為本。 一來擺脫實像的拘束,二來”記憶的經驗比真實更真實“。 後者受Jung派心理學的影響。

Friday, August 14, 2009

有勇氣地把3年心血畫作送到垃圾堆-David Park







剛剛從圖書館借來Caroline Jones 的 "Bay Area Figurative Art 1950-1965"。
在1950年代,舊金山的一些畫家, 包括 Clyfford Still, David Park, Richard Diebenkorn, Elmer Bischoff, 都跟着紐約的抽象表現派畫抽象畫。 加州的画家們用色鲜明,筆劃感性,引起Oakland美術館發起一個討論會:有别於紐約畫派,是否有“加州畫派”? David Park 是當時非常活躍的抽象畫家。 但是他認為好的畫作,要有“困擾感” (troublesome). 他總覺得抽象畫容易流入裝飾性, 缺乏人體畫的“蜇刺”感(sting)。 這點和Francis Bacon的看法相近。 有一天, 他把三年來苦心創作的抽象畫一股腦兒, 全送到Berkeley的垃圾場, 丟了! 第二圖是他僅存的幾張抽象畫之一。 以後, 他將他從抽象表現得到的繪畫詞彚用到人像畫上。 他又影響了Diebenkorn, Bischoff, 以及Joan Brown, Nathan Oliveria, Bruce McGraw,等第二代的灣區畫家, 形成了後人取名“灣區人體畫派”。

忠於藝術, 勇於蛻變, David Park 是智者, 也是勇者。

Saturday, August 8, 2009

Open Acrylic - 新的慢乾亞克力颜料


兩個星期前, 和一些同好畫模特兒。 有個人用Acrylic,居然可以從容地在畫布上融和界面。 請教他, 才學到原來是新的畫材叫Open Acrylic. 是Golden牌子的。有慢乾的特性, 可以用油畫的技巧。 很多人為了健康的理由,不用油畫顏料, 喜歡用 Acrylic. 但是常常因為乾得太快, 有挫折感。 我老婆就是其中之一。 我就去買了三原色, 讓她試試看。

Wednesday, August 5, 2009

Home on 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qxENMKaeCU

總共一個小時三十三分鐘的影片. HD畫質
拍的非常美,雖然有些成份像是說教,仍是值得花時間看的影片.
人類社會在一個快速變化下的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