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anuary 29, 2009
Rauschenberg 的山羊
我最喜歡的Rauschenberg是他創始和命名的"Combine"。 他打破了繪畫和雕刻的界限,把畫面推展到三維空間。 把雕刻加上彩色的繪畫。他喜歡在紐約街頭揀破爛,將廢物编織進去他的作品。
他在這個Youtube说明這個“山羊”的創作經過。 我把他在片子裏說的翻成中文,可以略為知道他的創作過程。
他那時候正熱衷利用裝塞的動物標本作藝術品。 他說這些動物死得真可惜, 要給這些死動物一個新生命。有一天, 他在一家賣二手貨的店裏看到一個山羊標本,要價35美金。 他告訴老板說我只有15元,你可不可以先收下, 給我這羊,等我去賺够那餘款,再來還你。老板答應了。 那曉得,等到他储够了錢,那家店卻倒閉了。 他揀了便宜。 起先把它放在一個平面上。 但是它顯得太沉重,太有羊的特徵,怎麼弄它就是羊, 他加上的”繪畫“無法跟它平起坐,他试着在底下加燈泡, 试圖讓它輕巧一些, 但是還是失败。他又试着讓它站立, 在後面加上一個豎立的平面,但是它看起来像一個馱獸,好像在拖東西。 它仍舊拒绝被抽象化, 成為藝術品。 看來仍舊是一個有山羊的藝術品。 一直倒他把車胎裝在它身上,它才乖乖的靜了下來,與其他部份融合成一個藝術品。
創作的過程,並不是走直線的。 屢敗屢戰,才嘗到成功的快樂感。
Friday, January 23, 2009
YouTube - Masterpieces of the Prado Museum in Google Earth
Thursday, January 22, 2009
繪畫新過程 (1)- 利用電腦構圖
躲在家裏畫畫,缺乏外界刺激,經常畫思枯竭。 所以每星期一次去附近“自來畫室”畫模特兒。 但是你對模特兒的姿態沒有控制權,帶的畫布大小、尺寸, 都不一定適合,一個模特兒在“家徒四壁”的畫室,除了身上的光影,就沒有其他可畫。 三個小時,每20分鐘有5-10分鐘讓模特兒休息,時間很短, 無法作任何構圖上的思考。 自從得到好畫友Jason的協助, 購買了Watcom tablet 和 Artrage 軟體, 我開始發展一個過程, (1) 先在現場將模特兒用炭筆作素描, (2) 用電腦Artrage作構圖上種種可能的構思, (3)如果滿意, 才上畫布, 以電腦畫作初稿。 (4)如果模特兒的姿勢是幾個星期連續不變,就回去作最後的工作。 這兩張素描是昨天三小時裏作的, 前2小時畫整體, 後1小時畫肖像。還不知道, 最後是不是會有成功的構圖。 如果有滿意的構圖, 還有兩次“自來畫室”的機會。 最近講Diebenkorn講多了, 不免受他影響。 一笑。
Wednesday, January 21, 2009
塗掉de Kooning
你相信上面這張題為Erasing de Kooning 的空白畫是一張名畫嗎? 這是去年出剛去世的美國名畫家Robert Rauschenberg 所作的”觀念藝術“。 我在這部落格曾經提到他的死訊. 我對觀念藝術不入門。 但是Rauschenberg卻是我相當佩服的一個極具創作力藝術家。在Youtube上看到這個他自己談這個作品的創作過程,方才體會它的藝術性是在創作的過程上面。 讓我把這過程簡單的介紹一下, 你可以自己作判斷, 這是不是藝術。 是不是一張“畫”?
de Kooning和Jackson Pollock 是20世紀中期“抽象表現派”的領袖。 年輕的Rauschenberg對他很佩服, 1952年還特别將de Kooning的畫室用影像記錄下來。 Rauschenberg說他一向喜歡素描,然後把自己的畫慢慢擦掉,留下擦掉的痕跡。 1953年,他突發異想, 戰戰兢兢的到de Kooning的畫室, 請他給一張畫讓他塗擦掉。 他預料de Kooning會拒絕,那麼這過程就是他的藝術品了!de Kooning 聽了他的請求, 不太高興,但是没有拒絕。 我們想他一定會拿一張畫壞不要的畫給Rauschenberg去塗。 那曉得他到畫架上取下一張已經畫了很多的畫, 給了Rauschenberg去作這件事。 Rauschenberg 花了整整一個月的時間,用幾個不同的顏料,仔仔細細的把畫塗掉,只剩背面留下de Kooning 的痕跡。 他說整個過程對他來說極富詩意。 你的想法呢? 雖然他崇拜de Kooning,這個過程是不是打破偶像, 自創一格的象徵?
Sunday, January 18, 2009
Diebenkorn (3) - 抽象畫
他較早的抽象畫,像第一張和最後一張,都比較“有機”, 曲線和形狀都還留着自然景觀或人物的痕绩。 後來他搬到洛山磯的Santa Monica, 開始一系列以當地命名的Ocean Park抽象畫。 這一系列可以說是“不食人間煙火”。 將界面簡化到橫、直、斜、三類。 在畫面上追求上次說的大小色塊造成的韻律感,構圖上將密集的色塊集中在上方、和角落。 探討它們和畫布邊緣互動的效果。因為“主題”集中在上方,畫面更顯得“平面性”。 (通常的風景,上方是遠景,不會明顯)。颜色上用層層疊加, 一來把畫的“歷史”,也就是“錯誤”的更正, 留了下來, 二來增加颜色的豐富變化。 有很多颜色是“white out"後造成的淡色。 够我們禅思一番。
這些是我個人學習看他的畫, 所得的心得,不怕笑話, 抖出來, 大家討論。
Wednesday, January 14, 2009
Diebenkorn (2) - 具象風景、人物、靜物
再來看看他的具象油畫。 第一張是很能代表他想要表现的“平面性”藝術。 除了透視上可以表示前後的關係, 其他的繪畫要素-如彩度、界面、等等都不太在乎表现前後的距離。 這也和他採用由上望下的觀點有關。 他有興趣的是怎樣分割畫面,怎樣用各種形狀、大小不同的色塊來编織一個美麗的圖畫。 第二張的上緣天空突然來了一條莫明其妙的深藍。 我幾次想像取消這條,但是畫面顯然會弱下去。 第三、四兩張靜物也是同樣的道理, 大小色塊的對比造成的韻律感是他很明顯的企圖。在第四張裏,可以看到他在畫的上緣作和第二張同樣的條紋和畫布邊界的交互作用。 這些都在他後來Ocean Park系列的抽象畫追求的。 其他的畫可以用同樣的角度欣賞。 他有很多小靜物畫都很有趣。 一把打開的剪刀, 一枝刀子放在玻璃杯裏,刀子切番茄, 都被他畫成很生動的構圖。 這張插在玻璃杯的花就是個例子, 杯子後面的三條彩度極高的直條, 是“不合道理”的。 只要好看,管他呢! 這張畫是我收藏的"The Art of Richard Diebenkorn"一書的封面。 有興趣對他藝術作進一步的暸解, 大力推薦這本書。
另外: 他的畫與Matisse的畫在智性上(與感性份量的比較)的追求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想來喜歡Matisse的人會喜歡Diebenkorn. 在“印象派”時期, 構圖上最有創意的應該是Degas. 不過他獨自走自己的路。 和其他印象派畫家没有太多共同之處。
Sunday, January 11, 2009
美國20世紀畫家Richard Diebenkorn (1)
因為有網友談到近代畫的平面性。 想起我很喜歡的具象、抽象兩棲畫家Diebenkorn. 他早期畫抽象畫。 這是紐約時報介紹他早期在New Mexico畫的網頁。然後受David Park的影響畫了10年的具象畫, 最後又回去抽象。
但是因為大家對具象畫比較容易接受, 也許這里入手欣賞他的畫, 領略所謂“平面性”, 或是畫畫的人常說的flatten the space 的意思。
首先看他的素描。 從第一張就可以看出他對模特兒本身並不是那麼有興趣。 管她是美貌、憂愁、歡樂, 他只不過利用她軀體的姿態來分割畫面, 利用黑、灰、白的形狀和分佈value and shape,造成一幅很美的圖。 他常把身體一部份截掉,來達到他分割畫面的目的。 這是很多近代具象畫的特徵。 下面幾張素描也都是這個道理。 這個之外, 加上線條、筆觸、斑點。。。够我們在畫面上留僆徘徊很久的了。 下一次再用這個為基礎看他的風景、人物、靜物。 再進而看他的抽象畫。 是一贯的道理。
Tuesday, January 6, 2009
年輕出色畫家-Julie Mehretu
忽然想起2004年Whitney雙年展, 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位年輕女畫家Julie Mehretu. 她將都市、建築、人文、歷史等綜合成很大的畫面。 技巧上,使用很多層,半透明的亞克力,其中又有似有似無的刻畫。層層疊疊地織造成很豐富的半三維的抽象畫。 當時我花很多時間細細欣賞。 如今在網頁上找到她的作品, 真無法代表她藝術的豐富性。 看來電子傳媒是難以代替實物了。 我很希望以後看她藝術的進展。
她1970出生Ethiopia, 在Michigan長大,現在New York. 作品已被Museum of Modern Art (MOMA) 和 Whitney收藏了。 這是她的簡歷。 另外在Youtube, 有她的訪問。 訪問2。
Subscribe to:
Posts (Atom)